企 业 讲 堂


如何实践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也不是相互间协作了就是讲团队。团队精神在实践中可以用“恪尽职守、服从指挥、顾全大局、通力协作”16个字来概括。

作为将要进入团队的个体而言。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个体目标同团队目标是一致的;其次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否适合团队需求,若不适合团队需求,即便再良好的协作意识与团队本身或目标本身也是不匹配的;再次若以上两点都满足的话,加入一个团队后就要恪尽职守,在自身的岗位上发挥所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战斗力,来达到增强团队整体战斗力的目的,这也就是管理学中所说的1+1>2的道理;最后,在提高自身战斗力的基础上,若团队其他成员有协作需求,则可在团队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或团队成员共同协商下进行协作,切忌主观协作行为,即不听指挥,一意孤行。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作为团队中的个体,要时刻听从指挥或在出现需求和问题时及时反映情况、进行协商,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否则,即使团队目标明确也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一团散沙”、行动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团队中的个体应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这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团队中每个个体将自身战斗力发挥到极致时,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才可能是最强的。就像完成狙击任务一样。如果3个人一个小组执行任务,其中一个人提前行动或未命中目标,那么可能使整个计划失败,甚至有性命危险。因此,每个个体都应先保证自身工作质量,提升自我能力,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才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可能的协作关系。这也就是概念中所说的团队精神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基础。那些认为团队精神就是协作、互相帮助的观点实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观点。

作为团队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应如何打造一个精品团队呢?下面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增强沟通。作为团队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要注重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让团队成员了解所在团队的行业特点、运营模式、发展方向(计划)等宏观或微观信息,这样有利于团队成员对团队总体目标和走向有个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进而根据自身特点和所长找到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有效避免了团队成员在实际工作中云里雾里的盲目感。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会议、日常谈话、组织活动等。领导者可根据团队自身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另外,组织者或领导者还要注重团队成员在团队运营中的信息反馈,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话语权,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团队贡献大的个体应予以奖励。

2.知人善用。当团队成员有了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后,团队领导者应根据团队发展目标结合成员特点及意愿对其进行定位,做到人尽其才。

3.协调关系。在团队运营中,团队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应随时监测团队成员的实际表现,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潜能,对不适岗的成员应及时沟通或调整等。此外,对待问题员工应讲求方式方法,在指出问题的同时避免伤害员工情感。这是保证团队协调、有序、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

4.提升能力。包括不断提升自我领导能力和团内成员个人能力两方面。提高自我领导能力可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和自我实践总结等方式来实现。提升团队成员个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鼓励、奖励等激励措施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充分调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2)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3)为团队成员搭建各种适合职业和岗位需求的学习平台,使其工作技能和能力不断充实、完善,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综上所述,团队成员自身能力的发挥是团队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各个工作环节有效运转才能保证团队整体运营的顺畅;团队成员责任感、使命感和团队归属感是团队的灵魂和原动力;团队组织者或领导者则是团队的润滑剂,是促进团队高效运转的关键。无论是团队领导者还是参与者,都应有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恪尽职守通力协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不断提升自我,以自我的发展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竞争,单靠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和少数人的单打独斗已不能显现任何优势。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个人的发展更离不开团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团队追求紧密结合,树立与团队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林肯的领导艺术

  ●有时候,绕过障碍去耕作比浪费时间通过障碍更好。

  ●工作完成一半就中止,往往使全部劳动成为白费。

  ●领导一个小组而有成就的人,可以使领导100个小组而一事无成的人黯然失色。

  ●如果能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你的观点,那就往往能避免别人冗长无味的议论和自己费力的解释。

  ●一个选得合适的故事可以减轻拒绝或者批评造成的尖锐刺激,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伤感情。

●私下交谈比任何方式更能赢得下属的忠诚。

 

失败领导者的七个习惯

  第一,他们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公司主宰着整个商业环境。

第二,他们把公司与自己视为一体,在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之间甚至没有明显的界限。  

第三,他们认为自己知道所有的答案。

  第四,他们无情地排斥那些不是百分之百跟随他们的人。

  第五,他们是完美的发言人,沉迷于公司的形象。

  第六,他们低估可能遇到的障碍。

第七,他们顽固地依赖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

 

 

[上一页][下一页]

 
Copyright © 2001-2015 北京金火焰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9453号-1